MCPLive > 杂志文章 > 手机预装软件利益链揭秘

手机预装软件利益链揭秘

2013-12-23张平《微型计算机》2013年11月下

通信运营商的定制版手机内部也经常能够看到预装软件的身影。
通信运营商的定制版手机内部也经常能够看到预装软件的身影。

预装猛于虎

经过上文的分析,大家应该基本对预装软件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侵害了用户的权益。

首先,预装软件对用户信息、资金甚至人身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预装软件本身来源复杂,隐藏功能难以明确,很可能被恶意植入非法代码和功能,窃取用户信息、盗取用户数据、跟踪用户位置,对用户的信息安全、资金安全甚至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一点对水货手机来说尤为重要,缺失了监管的水货手机市场发生此类问题的可能性较高。

其次,预装软件涉嫌对用户财产的侵害。手机在购买后,使用权、所有权就是用户的。预装软件在自身并不属于手机基本功能的情况下,被强制安装在用户手机中,占用了用户手机的存储空间、使用了用户手机的电能、影响了用户手机的性能甚至违背用户意愿,窃取用户花钱购买的网络流量,已经涉嫌侵害用户财产。

第三,预装软件难以卸载,涉嫌强制消费。预装软件本身卸载难度高,如果不卸载,用户很可能会被诱导或被迫使用这些软件,这违背用户对商品自由选择和自由使用的权利,涉嫌强制消费。

此外,对部分行货手机来说,预装了太多的软件后,手机本身的应用体验和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用户如果想卸载掉这些软件,必须ROOT获取系统高管理权限。对很多行货手机厂商来说,一旦ROOT手机,就意味着用户放弃了质保服务。并且ROOT后的手机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也会下降,这也为用户使用手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防范恶意预装,政府和用户都得努力

对预装软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用户需要有比较明确的认识。虽然可能会有部分用户认为“我没有遇到这些问题,可能没有这么可怕”,从而疏于防范的话,终当每个用户都遇到预装软件带来的麻烦是,就显然为时已晚了。对于预装软件的规范化和管理预装软件市场而言,作为政府管理者的工信部开始在行货手机上准备了一些强制性的手段。

目前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已经出台规定《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对手机厂商预装的软件,需要报工信部备案并向用户说明。此外,工信部还禁止了具有恶意代码、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未向用户说明就使用用户网络流量、侵害用户信息安全、违反国家法律的应用软件的预装,并且还规定除了预置外,也禁止以其它方式提供用户安装上述类型的软件。

恶意软件可怕之处不是其本身的内容,而是我们不知道的后门。
恶意软件可怕之处不是其本身的内容,而是我们不知道的后门。

工信部的声音为预装软件市场做出了一定的规范
工信部的声音为预装软件市场做出了一定的规范

工信部的官方出手肯定能震慑不少厂商,使得这些厂商未来在向用户提供预装应用是慎之又慎,至少不能明面上和工信部对着干。这是一件好事,值得赞扬。不过对用户来说,事情还没结束呢——对行货手机这样规定了,那么水货手机怎么办?

从道理上来说,水货手机属于非法入关的设备,没有缴纳税收、没有通过国家3C资格认证,是禁止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不过考虑到目前国内市场的现状以及产业链高速发展的情况,对水货手机这样的灰色地带暂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对用户来说,购买水货手机,其实就是自己担负可能出现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能需要考虑学习一些基本的手机知识和技能来提高对抗手机恶意预装的能力,比如简单了解ROOT的原理、学会强制卸载软件、学会刷机、使用安全软件防控等。

总的来说,对恶意预装软件的防范,政府目前只能做一半,另外一半还得靠消费者自己才能完成。鉴于国内水货市场存在的特殊性,消费者只有加强自己的技能,才能抵抗可能存在的恶意预装软件风险了。

编辑点评:

系统开放性是一把双刃剑,在充分释放个性的同时也存在监管空缺。之所以出现预装软件的事情,正是由于各种利益阶层利用了这一点,达到牟取私利,甚至损害用户隐私安全的目的。同时,“灰色地带”的出现,反映出用户安全意识的薄弱,这一点尤其需要提高。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